“近两年来,我深刻感受到检察机关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希望检察机关精准发力,持续绘就燕赵大地生态美景。”去年年底,全国人大代表,饶阳县饶阳镇端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志辉在视察衡水湖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时对专项监督工作的开展提出中肯建议。
“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规模影响如此宏大深远,其启动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河北区位十分特殊,燕赵大地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非常重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河北生态环境治理达到新高度,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基本建成。
环资领域是公益诉讼检察最早的四个法定领域之一,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坚定不移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护航美丽河北建设,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敢啃硬骨头、打持久战,确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2023年初,省检察院党组经过多次听取公益诉讼环资领域检察工作汇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最大限度发挥公益诉讼检察作用,剑指环资领域突出问题,以法治之力促进污染治理修复,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有效履职服务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
两年间,全省各级检察院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把专项监督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省检察院成立了以检察长董开军为组长的专项监督领导小组,先后召开22次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不足,明确推动举措,提出工作要求,高站位谋划,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其间,组织召开“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推进会暨现场观摩会,亮晒成绩、赛马比拼,为专项监督加油鼓劲。省检察院领导认真落实包联责任,以上率下引领专项监督走深走实,赴各地市开展督导指导240余次。
全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持续聚焦“四个领域”,深化“八个一批”,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尾矿库综合治理,持续加大办案力度,有效推动一批“硬骨头”“老大难”公益损害问题整改。玉田县检察院督促整治非法占用耕地行政公益诉讼案、邯郸市邯山区检察院督促整治汽车维修行业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等10件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承德县检察院探索公益检察办案新模式促进滦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沧州市检察院开展跨区域联动持续推动外来入侵物种系统综合治理等4项经验做法得到最高检推广。